《周·知》| 从中国来欧盟,要核酸阴性证明? 克罗地亚加入欧元区和申根区了!
编者按:2023年首周,布鲁塞尔街道仍旧清静,而欧洲各地还沉浸在节日气氛中。今年不仅是欧洲单一市场“三十而立”,还是欧盟发展许多重大节点:欧盟前身煤钢共同体成立70周年、《罗马条约》生效第65周年、海关联盟成立55年周年和《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30年周年等;新年伊始,瑞典接替捷克“掌舵”欧盟轮值期,将“安全、竞争力、绿色与能源转型、民主价值观和法治”作为工作期间优先事项。今年还见证欧元区和申根历史性扩容——加入欧盟整10年的克罗地亚成为欧元区和申根区新成员,正式完成其入欧“三部曲”。本周欧盟和成员国出台更严格自中国入境的边境防疫措施备受各方关注,1月6日,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大使发表署名文章呼吁,“希望欧洲各国防疫措施保持科学适度”。感谢阅读,订阅中英双语版请致信info@ccceu.eu,祝您新年快乐!
再过2天,入境中国将有新政策——按中方“乙类乙管”新方案,国际旅客入境检疫措施解除,自2023年1月8日起,不再执行全员落地核酸检测、集中隔离等措施。优化措施下,很多航空公司正逐步恢复直航,比如海航宣布从北京时间2023年1月12日零时起(按落地时间计算)恢复从欧盟“总部”布鲁塞尔到北京的直飞航班。
在众多“喜大普奔”积极消息中,欧盟反应则备受关注和令人玩味。1月4日,新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瑞典召集成员国召开“综合政治危机应对机制会议(Integrated Political Crisis Response, IPCR)”,讨论欧盟对中国实行统一的入境限制措施,达成了一些非强制性的建议,主要包括:
成员国同意建议往返中国的乘客佩戴医用口罩或FFP2/N95/KN95; 同意向进出中国的旅客及工作人员发布有关个人卫生和健康措施的建议 “强烈鼓励”欧盟成员国对所有自中国入境人员提出离开中国前48小时以内核酸阴性证明的要求; “鼓励”各成员国采取抵境人员随机检测、航班废水检测、促进疫苗共享与接种等补充措施。 欧盟还决定据形势评估各成员国措施,时间是1月中旬前。[1]
这些决定没有强制性,具体仍由欧盟成员国执行。但近日以来,欧盟多国改变原有针对中国入境完全不设防的政策,采取新应对措施,将这一话题引入欧洲舆论“风暴”中心。
梳理下来,部分欧盟成员国实施的新措施和情况包括:
法国、意大利等国要求自中国入境人员增加新冠检测和筛查[2]; 比利时政府宣布将检测自中国入境飞机上的废水[3]; 德国政府则因未采纳该国医生联合会关于对自中国入境人员要求新冠病毒检测的建议,而受到左翼政党批评[4]; 意大利[5]、西班牙[6]等国还敦促欧盟对来自中国的入境人员采取统一协调的边境措施。
如何看目前欧洲舆论或“政治化”自中国入境的防疫政策?
从专业角度看,欧方自知输入型风险低:1月3日,欧委会欧洲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7],考虑到欧盟居民新冠疫苗接种率较高,且当前在中国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曾在欧盟广泛传播,预计中国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不会对欧盟造成输入性风险。
国际上,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呼吁各国政府应该听取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专家的建议,无需采取切断国际连通性、损害经济和破坏就业的措施[8]。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毛宁多次应询回复有关问题,她表示真心希望各方专注抗疫本身,避免任何政治化疫情的言行,加强团结[9]。
1月6日,新近履新的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大使在欧洲媒体“布鲁塞尔纵横”网站发表题为《中国有充分信心和能力走出疫情》的署名文章,谈到了近日欧盟国家出于一些担忧,对中国旅客采取入境限制措施的情况。
他在文章中说:疫情发生以来,中方一直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同国际社会分享信息和数据。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中方已同世卫组织开展技术交流60余次,12月7日“新十条”发布以来就已经举行了两次。中方还继续通过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GISAID)分享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病毒基因数据。欧洲疾控中心表示,对来自中国的旅行者进行冠状病毒筛查是不合理的,在中国传播的变异株已经在欧盟传播,欧洲对新冠病毒有很高的防护水平,可以应对目前的感染负荷。多国卫生健康专家也发表了相同看法。希望欧洲各国防疫措施保持科学适度,不影响正常的人员交往和交流合作。
本周在经贸领域还要关注的重要话题是申根区时隔11年和欧元区时隔7年后的再次“扩容”。1月1日起,克罗地亚正式加入申根区和欧元区。克罗地亚同申根区其他国家之间的陆海边防检查由此全部取消,但受技术原因影响,空中边境管控措施将于3月26日起取消。该国居民账户上的库纳按1:7.5345的汇率自动转化为欧元,自1月15日起将只允许使用欧元。当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访问克罗地亚,庆祝克罗地亚同时成为欧元区第20个成员国和申根区第27个成员国这一“历史性时刻”。
克罗地亚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北部,海岸线漫长,素有“千岛之国”的美誉。1991年脱离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宣布独立,1992年加入联合国并与中国建交,200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9年加入北约,2013年加入欧盟。2020年,克罗地亚人口404.7万,国内生产总值562亿美元;中国对克出口额15.7美元,以手机、空调、电动按摩器械和钢结构件等机电产品、纺织品、服装及鞋类等为主;中国自克进口额1.4亿美元,以消防车辆为主的机电产品、锯木板材、建筑用石材、医药产品和饲料等为主;中国对克直接投资流量1.54亿美元;中企在克完成营业额3.28亿美元。2022年7月,在中克建交30周年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以视频方式出席由中国路桥公司承建的克罗地亚佩列沙茨跨海大桥通车仪式,该项目是双方建交以来规模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21年12月,中国北方工业有限公司的克罗地亚塞尼156MW风电项目正式投运,既是克罗地亚政府近年来实施的最大规模电力项目,也是中国企业在克罗地亚投资的第一个大型清洁能源项目。[10]
对于加入申根区和欧元区,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接受克罗地亚通讯社采访时表示,克罗地亚的加入将吸引投资,创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助力克罗地亚发展成欧洲可再生能源中心。这不仅对克罗地亚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欧盟强大和团结的证明。克罗地亚政治分析人士达沃尔·盖内罗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克罗地亚的加入将给民众带来经济实惠和更强的心理认同,一方面将促进商品和服务快捷流通,吸引更多欧盟游客访问克罗地亚,另一方面欧元作为官方流通货币将有助于金融稳定和降低利率水平。不过,克罗地亚是欧盟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部分行业面临人才流失和劳动力短缺问题,加入申根区和欧元区是否会进一步强化欧盟内部“中心—外围”结构下的虹吸效应,从而加剧克罗地亚的劳动力外流,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此外,在货币调整期,当地物价短期也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1] 主席关于协调COVID-19旅行措施的声明 (europa.eu)
[2] 法国实施针对来自中国旅客防疫措施欧盟将开会协调检疫机制 (rfi.fr)
[3] 比利时:将检测自中国入境航班废水,呼吁欧盟采取统一应对措施|新冠肺炎_新浪新闻 (sina.com.cn)
[4] 德国政府反对对中国来的旅客进行新冠检测受到争议 (rfi.fr)
[5] 协调工作如此之多:欧盟国家在中国COVID激增的情况下忽视了大流行的教训 – POLITICO(政治)
[6] 卫生部在推特上:“西班牙将在机场实施控制,要求来自中国的旅客进行 COVID19 检测阴性或完整的疫苗接种时间表。在欧洲层面,将推动对这些旅行者申请 COVID 证书的建议进行修订。https://t.co/Sm4Ug0wLr8“ / 推特(twitter.com)
[7] 中国COVID-19病例激增对欧盟/欧洲经济区流行病学状况的影响(europa.eu)
[8]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 关于对来自中国的旅客实施旅行限制的声明 (iata.org)
[9] 2023年1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_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fmprc.gov.cn)
[10] 克罗地亚 (mofcom.gov.cn)
德国2022年11月进出口贸易额环比均出现下降
据央视新闻报道,德国联邦统计局当地时间5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经工作日和季节调整后,2022年11月德国进口贸易额为1244亿欧元,环比下降3.3%;出口贸易额为1351亿欧元,环比下降0.3%;外贸收支顺差108亿欧元,为2022年1月以来最大的贸易顺差。
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其短期内不降息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4日公布的2022年12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重申降低通胀的决心,警告市场不要低估其将在一段时间内维持高利率的意愿。
美联储2022年12月13日至14日召开去年最后一次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50个基点到4.25%至4.5%之间。会议纪要显示,针对外界普遍预计美联储可能结束加息甚至降息的乐观情绪,美联储官员担心这将加大美联储为经济降温的难度,破坏抑制通胀的努力。而随着近几个月美国物价涨幅放缓,持类似观点的比例正在增加。
欧盟致力于电力市场改革以降低能源费用
据《世界石油工业》报道,OilPrice网站2023年1月3日报道,欧盟(EU)正在制定旨在降低天然气价格和可再生能源价格的提案,这可能是欧盟电力市场进行的一次重大改革。一些欧盟成员国正在推动市场改革,以更充分地反映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较低成本。欧洲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西班牙和最大的核能生产国法国一直在倡导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价格脱钩。可再生能源行业则警告称,紧急市场干预不应与旨在帮助欧盟在2050年前实现气候中和的长期结构性政策措施混合在一起。该行业还对暴利税的想法持谨慎态度,并警告可能扼杀低碳能源长期投资计划的政策。
智库观察
本期智库观察第一篇是中美聚焦发布的文章《中欧关系有望止跌回稳》,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文章认为,总体来看,虽然欧洲不会改变对华三分法认知定位,但随着中欧双方围绕共同利益展开有效合作,中欧关系有望止跌回稳。另外,值得重视的是,虽然经过激烈的讨论,“脱钩论”在很多欧洲国家失去市场,但同时一些国家正在考虑减少对华经济依赖,试图实现产业链多样化。最后,如果欧盟及其成员国能够在对华政策上坚持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中美欧三边关系在快速变动的国际格局中的影响力将无疑会增大。
本期智库观察第二篇文章是《在欧洲观察中国 - 2023年1月》,作者是Noah Barkin。作者在文章中对整个欧洲最紧迫的与中国相关的发展和活动进行了个人观察和分析,内容包括中国新冠政策的变化,中俄关系,中美关系以及德国内部关于中国的辩论。
免责声明:由于时间水平有限,恐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原谅指正。以上内容外方言论,并不代表商会立场。
往期推荐
END